汽车内饰品中的挥发物质影响
2022-05-30 次浏览
汽车内饰品中的挥发物质含量是影响汽车内部环境、行车视线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在汽车内饰品的生产、功能改进等过程中,很可能会向其中引入小分子物质,而引入的这些物质具有挥发性,尤其是汽车内部温度较高时,这些物质的挥发性更强。汽车内饰品中挥发出的小分子物质或漂浮在空气中,污染汽车内部的空气环境,被人吸入后危害人体健康,或凝结在汽车的车窗上,对行车视线产生不利影响,威胁行车安全。所以,如何测试汽车内饰件中的挥发物质含量是汽车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。
汽车内饰件中的挥发物质含量用雾化性能表征,通过雾化试验进行验证,主要包括三种试验方法,光泽度法、雾度法、称重法,前两者侧重于评估挥发物质对行车视线的影响,后者则侧重于测试试样件中挥发物质的含量情况。目前,三种方法中,称重法、光泽度法应用较广。
挥发成雾性的危害及检测意义
1)挥发气体在汽车挡风玻璃或窗户上凝结,造成视线不良,影响驾驶员视线和行车安全。
2)有些挥发物质对人体有害,影响驾乘者身体健康。合理控制挥发性物质的产生,对用于汽车内饰的材料进行挥 发成雾性能(又称雾化性能)试验是十分必要的,成雾值超出标准指标的材料将不可以用于汽车内饰。
挥发成雾性的起因 :
皮革、塑料、纺织物以及用于材料粘结的胶粘剂等内饰材料,都含有 一些挥发性物质,这些物质会不断挥发,尤其是在阳光的照射下,车 内温度较高,会加剧挥发性物质的挥发 。
挥化成雾性检测的对象 :
汽车内饰件、车用非金属以及其它非金属材料,例如: 汽车地毯、座椅总成(含面料)、仪表板、遮阳板、方
向盘、车门内饰板、车内顶棚、减振隔热材料、空调风 管/道、密封条、皮革等。
挥发成雾性能检测的发展历史
1992 年, 德国汽车标委会及合成 材料标委会发布标准, DIN 75201
1994 年, 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, SAE J1756
2000 年, 国际标准化组织 , ISO 6452
2005 年, 中国标准 QB/T 2728
下一条:汽车零部件为什么要做高温测试